谷雨仍需保暖 谨防倒春寒伤身 果汁助于谷雨节气排毒养颜( 二 )


专家表示 , 在倒春寒时 , 人们首先要注意保暖 。 其次 , 超过60岁的老人、低于15岁的儿童和频繁接触病人的医务人员及其他流感高危人群 , 只要不是过敏体质 , 尤其不对鸡蛋过敏 , 就应尽量接种流感疫苗 。
除此之外 , 人们不妨多喝点茶和姜汤 , 多吃点蘑菇和黑木耳 。 因为茶叶中的茶色素可有效对抗纤维蛋白原的凝集 , 黑木耳含有比较多的膳食纤维 , 两者都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 防止血液凝固 。


小编推荐:春天保健首先要做这七件事
气温骤升勿忘春捂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 。 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 , 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 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 , 但仍有差异 。 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 , 9~11月称为秋季 。 春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高于秋季 , 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 。 这说明 , 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 , 但是早、晚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 。 另外 , 春季是回暖期 , 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 , 所以春季时虽然室外很热 , 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 。 秋季则正好相反 , 是一个降温的季节 , 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 , 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 。
因此 , 如果春季不“捂” , 遇热就脱棉衣 , 就有可能不完全适应早、晚与室内的温度 。 因此 , 我们奉劝大家别过早地脱棉衣 , 宜多“捂”些时候 , 这对春季养生保健有利 。 秋季“不冷” , 冷就加衣服 , 也同样不适应室内的温度 , 又因秋季刚开始转冷 , 寒冷的日子还在后头 。 所以 , 适当地少穿点衣服 , 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 , 对过好冬季也有帮助 。
“春捂秋冻”不仅是一句卫生谚语 , 也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 , 对身体各系统尚未成熟的婴幼儿来说 , 更有积极意义 。 俗话说“春天孩子儿脸 , 一天变三变” 。 如果孩子过早脱掉棉衣 , 一旦气温降低 , 孩子的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遭到突然袭击 , 会措手不及 , 难于适应 。
同时 , 进入春季后 , 病菌大量繁殖 , 乘虚侵袭宝宝机体 , 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 当然 , 凡事皆有度 。 “春捂秋冻”并不排除根据天气变化 , 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 。 人们的体温 , 总是要保持在37℃左右 , 一方面靠自身的调节 , 另一方面要靠增减衣服来保证 。
现在家长们对孩子特别保护 , 总是怕孩子冻着 , 不怎么怕捂着 , 认为孩子身体娇嫩 , 抗寒能力低 , 冻着爱生病 , 不注意积极增强孩子的御寒能力 。 其实捂得越多 , 越爱着凉生病 , 在一定范围内 , 少穿比多穿好 。 如果春末和深秋 , 仍让孩子捂得过多或过于单薄 , 这样的“春捂秋冻”就过度了 。 每年的3月和11月左右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 , 这与气温变化大、衣着调适不当有很大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