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人的玫瑰情结


阿根廷人的玫瑰情结

文章插图

去南美洲国家阿根廷之前 , 这个国家给予我有限的印象除了足球、探戈舞 , 也就是球星马拉多纳和梅西 。 然而当我踏上这片神秘而陌生的土地 , 却意外了解到 , 这个国家的人民是何等热爱玫瑰花 。 时值七月 , 南半球国家进入了冬季 ,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森林公园中的玫瑰花圃 , 尚残留着夏日留下的最后几朵花儿 。
城市里的男女老少熙熙攘攘涌入公园 , 纷纷赶在玫瑰花彻底凋零前照几张相片 , 似乎来不及等到明年花儿再度绽放的时节 。 园艺工人不想让游客失望 , 他们把修剪下来的玫瑰花枝条按品种分门别类摆在花圃前 , 免费供人领取 , 带回去栽种于自家院子或阳台 , 花枝上还附了纸条 , 写明栽种注意事项 。 等候领取玫瑰花枝条的游人排起了长队 , 一些没有领到自己心仪品种的人则不免失望 。 有位老太太向周围人群夸耀:“我都领了二十多年玫瑰花枝条了 , 只要活着就年年来领 。 ”
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五月广场”一侧的总统府 , 是座算不得“高大上”的粉红色建筑 。 前总统萨米恩托(1811—1888)为团结自由党(红色)和联合党(白色) , 将此座宫殿漆成两党的混合色粉红色 。 而阿根廷老百姓长久以来则喜欢把总统府称为“玫瑰宫(CASAROSADA)” , 可见玫瑰花在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 阿根廷首都著名旅游景点雷科莱塔公墓 , 是修建于阿根廷最辉煌时期(1880—1930)的贵族公墓 。 整个墓地酷似豪华别墅区 , 每座墓穴都以造型各异的小别墅形状展现于人们眼前 。 墓区有路名 , 墓穴有门牌号 , 透过“别墅”玻璃门 , 可以看见里面深达十多米的墓室 。 如今旅游者来到雷科莱塔公墓参观 , 很多人会去瞻仰凭吊被誉为“阿根廷玫瑰”的贝隆夫人 。 艾薇塔·贝隆(1919—1952)出身贫寒 , 成为前总统贝隆的第二任夫人后 , 为这个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奉献 。 她关爱百姓 , 致力于帮助穷人 , 改善下层人民的生活现状 , 尤其注重女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 因而深受阿根廷人民敬爱 。 艾薇塔·贝隆逝世时年仅33岁 , 如今她安息于雷科莱塔公墓中的家族墓地 。 贝隆夫人的墓碑是一块古铜色铭牌 , 与周围墓地相比 , 略显简朴低调 。 然而五十多年来 , 她的墓碑上每天都插满了鲜艳的玫瑰花 , 前来献花的有阿根廷民众 , 也有远道而来的外国游人 。 有位吊唁者在她墓前轻声唱起了影片《贝隆夫人》中的著名插曲《阿根廷 , 别为我哭泣》 。
几天后 , 当我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 , 到达火地岛小镇乌苏怀亚 , 这个地球最南端的小城时 , 竟然在冰天雪地之中也发现了一座贝隆夫人的半身铜像 。 那天夜幕已经降临 , 我看到有母女二人踩着积雪 , 将一束冬季里很难见到的红玫瑰花安放在铜像前 。 母亲为女儿讲解着什么 , 那女孩频频点头 , 眼中闪动着泪光 , 随即朝铜像深深鞠了一躬 。 那位母亲能讲简单的英语 , 她告诉我 , 阿根廷人民至今非常怀念贝隆夫人 , 尤其是女性 , 当了母亲后总会带着孩子来瞻仰贝隆夫人铜像 , 为了牢记她为普通老百姓所做的一切 。
【阿根廷人的玫瑰情结】阿根廷之行还让我有幸观赏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探戈舞表演 , 每对舞者均身怀绝技 , 舞艺高超 。 最终由观众和评委共同为表演者打分 , 获得第一名的那对探戈舞艺术家 , 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 , 两人共同捧起一束玫瑰花深情吻着 , 一如赛场上的运动员亲吻冠军奖杯 。 离开阿根廷时在机场领登机牌 , 柜台后面的小伙子问我:“您喜欢阿根廷吗?”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 , 他将一张印满玫瑰花图案的祝福卡片和登机牌一并交到我手上:“欢迎您在玫瑰花盛开的季节再来阿根廷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