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理当俭朴一些,检点自己,审视自我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中有言:
“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 。 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 ”
很多人以为, 节俭、慈善、低调的人干不了大事, 但老子却认定只要学会慈善待人接物, 俭朴地运用资源, 低调地做自己, 才能办成更多的大事 。
显然, 一个人若是做到了节俭、便可以做到节欲, 而不至于因为过度的欲望而逾矩, 损人害己 。
倘若, 一个人若是能够做到慈善, 慈悲为怀, 善解人意, 凡事还能做到低调的话, 自然也就能够在人品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喜欢、尊敬和爱戴 。
如此, 便可以在人世间里拥有更多自在、快活与从容的日子 。
人生在世,理当俭朴一些,检点自己,审视自我
1:慈善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
“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 。 ”
有人说, 心里放不过自己是没有智慧, 心里放不过别人是没有慈悲 。
一个人, 但凡能够培育一颗善良之心, 便如同给自己、给生活种下了幸福的根苗 。
往远处来看, 则是给后代子孙培育了一片枝繁叶茂的森林 。
慈善的心, 慈祥的人格, 总是能够给人一种特别有鼓舞的力量 。
甚至可以说, 慈善的力量, 比任何宝贵的事物, 诸如金钱, 更能够解决掉他人藏在心里的痛苦 。
心存有善心的人, 不光生活过得安宁, 家里也是一副“家和万事兴”的大好景象, 日子其乐无穷 。
人生在世,理当俭朴一些,检点自己,审视自我
因此, 多行善事, 广积阴德, 非但能够给自己消难免灾, 还能为身边的人, 为自己所亲爱的人培植福德, 泽被子孙 。
克雷洛夫说:
“一切天性仁慈的人, 总是热心地做些不求报偿的善事 。 ”
显然, 一个人若是带着利益的目的去做一些所谓的善事, 是非常不纯粹的 。
这种不纯粹的目的, 也总会因为你的得失心, 以及算计心而露出了马脚, 最终非但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 甚至还引来灾祸 。
慈善的心性, 是自然、本能、由衷地去做一些认为该做的, 值得去做的事情 。
这种发自肺腑的慈悲之心, 说到底就是一种源自于骨子里的教养、修养、涵养 。
如同当我们对自己都严厉苛刻时, 怎能指望我们对他人宽宏仁慈呢?
人生在世,理当俭朴一些,检点自己,审视自我
【人生在世,理当俭朴一些,检点自己,审视自我】莎士比亚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