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凤仙花百科


凤仙花介绍凤仙花(学名:Impatiens balsamina L.)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花卉植物 。 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透骨草、洒金花、芰芰草、看樱桃、凤阳花、顶头凤、染花、小桃红、急性子、凤仙透骨草、海纳花等 。 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 故又名金凤花 。
凤仙花有根、茎、叶子、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花朵颜色多样, 有粉红, 大红, 紫色, 粉紫等多种颜色 。 据说, 花瓣或者叶子捣碎, 用树叶包在指甲上, 能染上鲜艳的红色, 非常漂亮, 很受女孩子的喜爱 。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高40-100厘米, 肉质, 粗壮, 直立 。 上部分枝, 有柔毛或近于光滑 。 叶互生, 阔或狭披针形, 长达10厘米左右, 顶端渐尖, 边缘有锐齿, 基部楔形;叶柄附近有几对腺体 。 其花形似蝴蝶, 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等, 善变异 。 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 。 凤仙花多单瓣, 重瓣的称凤球花 。 花梗长2-2.5cm, 密被柔毛;苞片线形, 位于花梗的基部旗瓣圆形, 兜状, 先端微凹, 背面中肋具狭龙骨状突起, 顶端具小尖, 翼瓣具短柄;花药卵球形, 顶端钝;子房纺锤形, 密被柔毛 。 蒴果宽纺锤形, 熟时一触即裂, 长10-20mm:两端尖, 密被柔毛 。 种子多数, 圆球形, 直径1.5-3毫米, 黑褐色, 成熟时外壳自行爆裂, 将种子弹出, 自播繁殖, 故采种须及时 。 花期7~10月 。
生长习性【【百科】凤仙花百科】凤仙花性喜阳光, 怕湿, 耐热不耐寒 。 喜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酸性的土壤, 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
凤仙花生存力强, 适应性好, 一般很少有病虫害 。 如果气温高、湿度大, 出现白粉病, 可用50{bf}基硫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液喷洒防治 。 如发生叶斑病, 可用50{bf}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防治 。 凤仙花主要虫害是红天蛾, 其幼虫会啃食凤仙叶片 。 如发现有此虫害, 可人工捕捉灭除 。
分布区域原产中国、印度 。 中国各地庭园广泛栽培, 为常见的观赏花卉 。 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 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等地 。
繁殖方法凤仙花一般采用播种的方法繁殖, 于3-4月间播种为宜, 南方可直接播于露地苗床;喜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的土壤, 种子细小, 寿命较长, 在室温下贮藏3年其发芽率仍达79.7{bf} 。 播种行距35cm, 开1cm的浅沟, 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 覆土后稍加镇压, 随后浇水 。 播后保持土壤湿润, 温度25℃左右时约5天开始出苗 。 每667平方米用种量500g 。 苗高5~10cm时间苗, 将细小、纤弱、过密的苗间去, 并按20cm株距定苗 。 合理密植, 可以优质高产 。
凤仙花的主要用途药用价值:以根、茎、花及种子入药 。 凤仙花系著名中药 。 主治风湿肢体痿废;腰胁疼痛;妇女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骨折;痈疽疮毒;毒蛇咬伤;白带;鹅掌风;灰指甲等疾病 。
观赏价值:凤仙花如鹤顶、似彩凤, 姿态优美, 妩媚悦人 。 香艳的红色凤仙和娇嫩的碧色凤仙都是早晨开放, 是欣赏凤仙花的最佳时机 。 凤仙花因其花色、品种极为丰富, 具备极高的观赏价值 。
染色作用:在印度、中东等地称为HENAA海娜, 其本身带有天然红棕色素 。 著名的印度身体彩绘, 就是用它来染色的 。
凤仙花的相关品种1、顶头凤仙:别名拦头凤仙 。 为凤仙花的变种 。 花顶生主茎或分枝顶端 。 花大, 重瓣 。 分枝扩张, 形成丛株 。
2、矮生凤仙:为凤仙花的变种 。 植株较矮, 株高20-30厘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