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才的灵药补汤摘录

妊娠一月名始胚 , 饮食精熟 , 酸美受御 , 宜食大麦 , 无食腥辛 , 是谓才正 。 妊娠一月 , 足厥阴脉养 , 不可针灸其经 。 足厥阴内属于肝 , 肝主筋皮及血 。 一月之时 , 血行痞涩 , 不为力事 , 寝必安静 , 无令恐畏 。 妊娠一月 , 阴阳新合为胎 , 寒多为痛 , 热多卒惊 , 举重腰痛 , 腹满胞急 , 卒有所下 , 当预安之 , 宜服乌雌鸡汤 。
 
· 乌雌鸡汤
乌雌鸡(一只 , 治如食法)茯苓(去黑皮)阿胶(锉碎 , 各二两)芍药(白者)白术(去芦) 人参(去芦 。 各三两)甘草(炙 , 锉)生姜(洗 , 去皮切 。 各一两)吴茱萸(一升 , 拣去枝梗)麦门冬 (五合 , 汤泡去心 , 晒 , 焙干)上十味咀 , 以水一斗二升煮鸡 , 取汁六升 , 去鸡下药 , 煎取三升 , 纳酒三升并胶烊尽 , 取三升放温 。 每服一升 , 日三次服 。 若曾伤一月胎者 , 当预服补胎汤 。
 
· 补胎汤
细辛(一两 , 高丽者去叶)生姜(四两 , 洗 , 擦去皮 , 切碎)乌梅(一升 , 捶碎)防风(三两 , 去芦)干地黄(洗晒 , 锉 , 焙干)白术(去芦 。 各三两)大麦(炒)吴茱萸(拣净 。 各五合 。 )上八味咀 , 以水七升 , 煮取二升半 , 分三服 , 食前服 。 寒多者 , 倍细辛、茱萸;若热多渴者 , 去细辛、茱萸 , 加栝蒌根二两;若有所思 , 去大麦 , 加柏子仁三合 。 一方有人参一两 。 妊娠二月名始膏 , 无食辛燥 , 居必静处 , 男子勿劳 , 百节皆痛 , 是为胎始结 。 妊娠二月 , 足少阳脉养 , 不可针灸其经 。 足少阳内属于胆 , 主精 。 二月之时 , 儿精成于胞里 , 当谨护惊动也 。 妊娠二月始 , 阴阳踞经 , 有寒多坏不成 , 有热即萎 。 卒中风寒 , 有所动摇 , 心满 , 脐下悬急 , 腰背强痛 , 卒有所下 , 乍寒乍热 , 艾叶汤主之 。
 
· 艾叶汤
艾叶(去梗)丹参(洗)当归(洗 , 去芦须 , 切片 , 焙)麻黄(不去节 。 各二两)人参(去芦头 , 切)阿胶(锉碎 。 各三两)甘草(一两 , 炙)生姜(六两 , 洗 , 擦去皮 , 切)大枣(十二枚 , 去核)上九味咀 , 以酒三升 , 水一斗煮 , 减半去滓 , 纳胶 , 煎取三升 , 分三服 。 一方用乌雌鸡一只宿肥者 , 治如食法 , 割头取血 , 纳三升酒中相和 。 鸡以水一斗二升先煮 , 取汁去鸡 , 纳药煎取三升 , 纳血酒并胶 , 煎取三升 , 分作三服 。 若曾伤二月胎者 , 当预服黄连汤 。
 
· 黄连汤
黄连(去须)人参(去芦 , 切 。 各一两)吴茱萸(五合 , 拣净)生姜(三两 , 洗 , 擦去皮 , 切)生地黄(五两 , 一方用阿胶)上五味咀 , 以酢浆七升 , 煮取三升 , 分四服 , 日三夜一 , 十日一作 。 若颇觉不安 , 加乌梅一升 , 加乌梅者不用浆 , 只用水耳 。 一方用当归半两 。 妊娠三月名始胞 , 当此之时 , 未有定义 , 见物而化 。 欲生男者 , 操弓矢;欲生女者 , 弄珠玑;欲子美好 , 数视壁玉;欲子贤良 , 端坐清虚 , 是谓外象而内感者也 。 妊娠三月 , 手心主脉养 , 不可针灸其经 。 手心主内 , 属于心 , 无悲哀思虑惊动 。 妊娠三月为定形 。 有寒 , 大便青 。 有热 , 小便难 , 不赤即黄 。 卒惊恐忧愁 , 嗔怒喜顿 , 仆动于经脉 , 腹满绕脐苦痛 , 或腰背卒有所下 , 雄鸡汤 。
 
· 雄鸡汤
雄鸡(一只 , 治如食法)甘草(炙 , 锉)人参(去芦 , 切片)茯苓(雪白者 , 去皮)阿胶(锉碎 , 各二两)黄芩(尖如锥者)白术(去芦 。 各一两)麦门冬(五合 , 汤浸 , 去心 , 晒 , 焙干)芍药(四两 , 洗)大枣(十二枚 , 去核)生姜(一两 , 洗 , 擦去皮)上十一味阻 , 以水一斗五升煮鸡 , 减半出鸡 , 纳药煮取半 , 纳清酒三升并胶 , 煎取三升 , 分三服 , 一日尽之 , 当温卧 。 一方用当归、芎各二两 , 不用黄芩、生姜 。 若曾伤三月胎者 , 当预服茯神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