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今年端午节放假几天


端午节的由来 今年端午节放假几天

文章插图
端午节的由来
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崇拜与信仰 。
端午起源于我国南方百越,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以龙舟竞渡形式祭龙祖的节日 。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1、扒龙舟 游旱龙,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每到端午时节,人们便用竹子和纸制成粉、褐、青、紫、红、黄六种颜色的龙舟“游旱龙”,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每天依次巡游 。
2、薰苍术 薰苍术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
3、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 。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亦称龙目水、正阳水等 。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
4、采药 采药是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 。民间认为,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 。端午,时在仲夏,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是草药生长旺盛之时 。
5、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有了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是古时北方盛传的五大毒物 。
6、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除病延年 。”
7、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流行于江淮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据传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 。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 。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
8、浸龙舟水 端午节期间浸龙舟水是岭南一带的传统习俗,因为龙舟寓意吉祥,龙舟滑过的水人们都认为是“大吉水”,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端午节期间下的雨水称为龙降水或端午水、龙舟水,每年“龙舟水”来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去洗龙舟水,古人认为“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可净身,洗去晦气,带来吉祥 。
9、栓五色丝线 在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中又记述有将五色纸挂于山中,召唤五方鬼神的巫术,大概是以五色象征五方鬼神齐来护佑之意,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 。可能与古代南方人的文身之俗有关,五色丝系于臂上,或为文身遗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