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炒与不炒的区别 三种人不能吃白术


白术炒与不炒的区别 三种人不能吃白术

文章插图
白术炒与不炒的区别
1、炮制方法不同 生白术
生白术是白术通过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泡后经捞出,润透,切片,晒干制成 。
炒白术
有的是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候烟冒出时,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有的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制成;还有取伏龙肝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制成 。
2、药物功效主治不同 功效
白术和炒白术的功效主要是燥湿利水、补益脾气,不过炒白术还具有燥湿利水、补益脾气、安胎、敛汗的功效,而且炒白术相对于白术,其燥湿利水的功效相对要强 。
主治
炒白术通常是用来治疗脾虚泄泻、食少、自汗、水肿、胎动不安等病症 。
生白术更多的功效是可以延缓衰老,还可以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还有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中通过对于脾胃的滋养可以提高人体正气,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于抵抗疾病,保护肝脏都是有好处的 。
但无论是炒白术还是生白术,患者在使用时都需要经过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对症服用,不可私自乱服,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
去湿气用生白术还是炒白术
炒白术的祛湿效果要比生白术好 。
炒白术与生白术其实是属于一种药材,它们大体的治疗方向是一致的,但由于它们炮制的方法有所不同,从而也使得他们治疗方向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了,在中医临床上炒白术主要用于因体内湿气过重而引起的脾虚体乏,盗汗,小肚发胀且难以消除,特别是因为湿邪过重所导致的倦怠乏力,而生白术主要更偏向于健脾消肿,服后效果以炒白术更显著,建议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对症下药 。
止汗用白术还是炒白术
炒白术 。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经和胃经,具有健脾益气、止汗、燥湿利水、安胎、和胃等功效,对于脾虚食少、胎动不安、腹胀、泄泻、水肿、便溏、痰饮眩悸、自汗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临床上用炒白术治疗消化不良、肚子发胀、表虚自汗、脾胃不和等周身症状较多 。
需要服用白术的患者,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擅自用药,以免对身体产生一些影响 。
三种人不能吃白术
1、郁结气胀者 白术吃多之后可能会让腹部出现胀气的情况,而对于原本身体就有郁结症状的人来说,一旦服用之后就会加重腹胀的情况,因此这类人群不宜吃 。
2、阴虚内热者【白术炒与不炒的区别 三种人不能吃白术】 白术性温,是属于温补中药材,如果本身体虚又有内热之症的不宜吃白术,以免补益不当无效,反而加重自身不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