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有什么传统活动 立春的民间风俗

在“二十四节气”中 , 立春被称为节气之首 , 民间也叫它“打春” , 意味着冬去春来 。
在南方地区 , 进入立春之后 , 就要陆续开始春耕春种 , 毕竟“立春雨水到” , 抓住“冷尾暖头” , 及时耕种有助于农作物早成熟 。北方地区农事活动则多为顶凌耙地、送粪积肥 , 为春耕做准备 。
在农村 , 立春还会举行一些传统习俗 , 以期接下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立春有什么传统活动 立春的民间风俗

文章插图
1、鞭打春牛
很多农村有“鞭打春牛”的打春习俗 , 寓意打去耕牛的惰性 , 为即将开始的春耕大忙做准备 。
笔者家乡 , 多在立春当日的清晨举行 , 用细软的藤条适当用力鞭打水牛臀部 , 以结束整个冬季的休整 , 提醒耕牛要农忙了 , 收起懒惰之心 。
立春有什么传统活动 立春的民间风俗

文章插图
鞭打春牛的习俗由来已久 。
相传古代有个叫“句芒”的人 , 在立春那天牵牛到田里翻土犁地 , 可是帮人耕田的耕牛却仍沉浸在“冬眠”的甜睡中 , 整日吃吃喝喝、优哉游哉 , 懒得爬起来耕地 。于是他用泥土捏制成牛的形状 , 并且故意制造很大的声势 , 然后挥舞鞭子对之抽打 , 意在杀鸡给猴看 。鞭响声惊醒了耕牛 , 一看伏在地上睡觉的同类正在挨抽 , 吓得都站起身来 , 乖乖地听人指挥 , 下地耕田去了 。
2、咬春
【立春有什么传统活动 立春的民间风俗】即咬食生萝卜、吃春饼 , 寓意消灾去痛 。
在民间 , 咬春又称为“食春菜” , 每年立春之日 , 无论贵贱 , 家家咬食生萝卜、吃春饼解除瘟疫 , 取迎新之意 , 民间认为吃生萝卜能免疥疾和解除春天困乏 。
春饼以麦面制作 , 以小面团擀成薄饼 , 烙制而成 。春饼原料很多 , 要顺利地吃入口中不散 , 功夫全在春饼的卷法上 。
立春有什么传统活动 立春的民间风俗

文章插图
3、送穷节
传说穷神是上古高阳氏的儿子 , 平时爱好穿破旧的衣服 , 吃糜粥 。别人送给他新衣服穿 , 他就撕破 , 用火烧成洞 , 再穿在身上 , 宫里的人称他为“穷子” 。
正月末 , 穷子死于巷中 , 所以人们在这天做糜粥、丢破衣 , 在街巷中祭祀 , 名为“送穷鬼” 。到了宋朝 , 送穷风俗依然流行 , 但送穷的时间提前了 , 定在正月初六日 。
在《岁时杂记》书中记载在人日前一日 , 人们将垃圾扫拢 , 上面盖上七张煎饼 , 在人们还未出门时将它拋弃在人流来往频繁的道路上 , 表示已经送走穷鬼了 。
送穷节 ,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的人家讲究“喜入厌出” 。这一天 , 要打扫院落 , 忌讳到别人家借取东西 。寿阳等县讲究早晨从外面担水 , 称为“填穷” 。这一天的饮食多为吃面条 。晋南地区讲究用刀切面 , 煮而食之 , 名为“切五鬼” 。妇女这一天忌讳做针线活 , 以免刺了五鬼的眼睛 。
立春有什么传统活动 立春的民间风俗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