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毛细血管扩张后出现畸形如何医治

肠是身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按照肠的顺序可分为多种,有大肠、小肠、盲肠等 , 所形成的疾病类型也是不同的,并且有些疾病则与肠有关联,比如出现的小肠毛细血管扩张,扩张后不及时医治 , 患者将有机率出现畸形,对患者的肠道损害是极大的 , 患者会经常出现腹部疼痛、腹泻等,那么小肠毛细血管扩张后出现畸形如何医治呢?
【小肠毛细血管扩张后出现畸形如何医治】1.常规治疗
包括输血、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胃肠道减压,应用止血、抗生素药物,有休克时则行抗休克治疗 。
2.内镜治疗
当明确诊断及获得定位后 , 可选择下列治疗方法,但仅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或结肠的血管畸形疾患 。林庚全报道24例应用如下治疗均获得痊愈 。
(1)硬化剂治疗:可用于治疗Ⅱ型和Ⅰa型血管畸形,硬化剂可选用Aethoxysklerol , 根据病灶大小决定剂量与疗程,将硬化剂注射于病变血管及血管旁,每点1ml,每次用量5~10ml,每隔1~2周治疗1次 。直至病灶完全消失 。
(2)激光治疗:用于治疗Ⅲ型及Ⅰb型血管畸形共6例,选用Nd-YAG激光器,功率40~60W,光纤对准病灶,距离1~2cm,采用脉冲法,每次照射4~6s,每隔2周治疗1次,直到病灶根除 。
(3)电凝治疗:用于治疗Ⅰ型血管畸形共4例,采用单极电凝,对准病灶,电凝指数为2.5~3.0档 , 根据病灶大小决定电凝次数,每2周重复1次,直到病灶消除 。
(4)综合治疗:可先后应用激光、硬化剂与电凝治疗 。然而 , 另一些报道应用这些方法有一定的并发症 。Richter等应用电凝治疗19例,观察在1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为34% , 治疗后3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为53% 。1例因电凝致肠道穿孔而行急诊手术 。Naveau等应用激光治疗47例 , 治疗后平均随访19个月,其中3例患者治疗1周后失访 。再次出血15例,再出血率为31.9%,其原因为第1次治疗不完全或病变遗漏以及出现新的病变,但再经用激光治疗而愈,有2例发生穿孔,分别为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穿孔 。
3.导管治疗
(1)灌注:经选择性动脉造影确定出血部位后,而患者并无休克体征,可试行灌注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10U,氨甲环酸(止血环酸)200mg,分10min注完;肠系膜下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5U,氨甲环酸(止血环酸)100mg , 分10min注完,灌注时均需作血压和心率监测 。对特殊患者作心电监护 。
(2)栓塞:将吸收性明胶海绵剪成2mm左右的小块,与造影剂混合 , 在透视下经导管注入病变供血动脉 , 注入量依据病变范围、栓塞程度及患者反应决定 , 原则是不要太多 。
李博青报道5例应用上法,但有3例复发,指出有止血效果,但缺点是不能防止再次出血 。有作者认为栓塞可能导致脏器大动脉栓塞,有一定的危险性 。
小肠毛细血管扩张后出现畸形如何医治呢?对本病的医治是较为复杂的,文章中介绍了详细的治疗方式,治疗期间要观察身体的症状 , 如果有出血现象的,则要重视其危害进行特别的医治 。其治疗要止血为主,同时对小肠进行修复,防止出现的畸形的部位更严重 , 对小肠的损害则会扩大 , 对肠道健康是极不利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