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昔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代餐奶昔能减肥不过是一场骗局


奶昔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代餐奶昔能减肥不过是一场骗局

文章插图
受消费者自身健康管理意识和对高颜值、好身材的痴迷影响,以低热量、高饱腹感、高蛋白、营养合理为主要卖点的代餐食品成为风口浪尖上的猪,吸引了包括老牌饮料公司娃哈哈在内的众多玩家进入赛道,但这家公司在享受红利的同时也受到外界质疑 。
前后不一,被曝后强调只是食品
就在最近,报道称,今年4月15日,在美国博览会上,余女士遇到娃哈哈为这款代餐奶昔招商,自称“1818黄金眼栏目曝光了娃哈哈旗下一款名为“娃哈哈火船咖啡代餐奶昔”涉嫌虚假/夸大宣传 。”
奶昔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代餐奶昔能减肥不过是一场骗局

文章插图
随后,她受友建信零售山东分公司朱某某邀请加盟,花了7.8万元拿下成都市彭州区总代理,并通过微信与朱某某确认“5月27日至7月27日两个月期间,如余女士不退原件,将尽可能退款,以此类推 。”此外,余女士还说:“如果产品不行,对方说也要退款,还跟我说娃哈哈这么大的公司不会骗 。”
然而,今年6月,尝试吃了一段时间的余女士发现“这款产品没有减肥效果”,为此,随便你怎么吃,只要吃这个产品都掉秤 。和“只要我们按照正常饮食,就会有减肥效果 。”
奶昔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代餐奶昔能减肥不过是一场骗局

文章插图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杭州娃哈哈电商公司的周总却有不同的看法 。“http://”他强调并补充道:要求退出代理返还货款的时候,却被朱某某告知“有什么问题走诉讼就行,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娃哈哈火船咖啡味的代餐粉是食品,不能说减肥 。.
奶昔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代餐奶昔能减肥不过是一场骗局

文章插图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娃哈哈并不认同经销商虚假/夸大宣传产品减肥效果的做法,另一方面也轻描淡写地将娃哈哈撇在了这一舆论之外 。但是娃哈哈电商公司和娃哈哈大健康产业生产基地只是负责生产,而杭州悠简新零售有限公司(简称“悠简新零售”)才是这款代餐粉的总经销
【奶昔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代餐奶昔能减肥不过是一场骗局】跟娃哈哈是各自独立的 。
要知道,以自己造出娃,自己不养却交给别人,出了问题难道真的就可以逃避责任吗?,为例,2019年4月成立的杭州优建新零售有限公司,不仅是娃哈哈火川代餐奶昔(咖啡味)的总经销,也是娃哈哈集团旗下优健藜麦奶昔酸奶饮料、优健海鱼寡肽蛋白饮料等产品的运营营销公司 。
奶昔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代餐奶昔能减肥不过是一场骗局

文章插图
早在2019年,在疯狂推新企图自救的娃哈哈屡遭质疑,那些制造麻烦的代理商并没有退还他们的费用 。报道称,由于娃哈哈优建河北招商团队负责人张在会上明确表示,娃哈哈优建将聘请明星轮流在各电视台做广告、播放 。此外,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也将于2019年8月访问该网站 。
奶昔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代餐奶昔能减肥不过是一场骗局

文章插图
正是这种营销吸引了很多人投资3万元获得娃哈哈优健店代理商的资格 。但是,不管产品需要以230元/盒的零售价购买,即使都是原价销售 。
,也只得到个保本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原定的市场推广都没有到位,这也使该产品价格既高,市场声量还不够,效果还无法保证 。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代理都出现了赔本的状况 。李某称:“前前后后我花了5万多元,如今许多产品卖不出去 。”最后李某想要退出代理,但想要回加盟费却很难 。
奶昔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代餐奶昔能减肥不过是一场骗局

文章插图
2020年,娃哈哈妙眠更是被指夸大助眠功能,层级营销疑传销 。据了解,号称“帮助睡眠”、“缓解压力”的妙眠,并没有可以宣传产品功能的保健品专用标志“蓝帽子” 。
同时,妙眠的销售方式也被质疑涉嫌传销 。原因是,娃哈哈妙眠分为会员、门店、总代理3种销售方式 。而在这个层级之中,存在着拉新奖励 。而传销的主要3个特征为:缴纳入门费或购买商品(或认购一定数额商品)、发展下线形成层级关系、层层返利(自己的下线投入都有自己的提成) 。
需要关注的是,妙眠也是采用娃哈哈负责生产,第三方山东仓汇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产品在全国的销售、宣传等运营工作的模式 。
奶昔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代餐奶昔能减肥不过是一场骗局

文章插图
2018年,娃哈哈天眼晶睛又陷入代理商维权风波中 。据悉,当年娃哈哈与动漫企业中南卡通联合推出“娃哈哈天眼晶睛发酵乳”主打具有缓解视力疲劳功能,时年已经73岁的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还亲自为之站台 。
奶昔能减肥这是真的吗,代餐奶昔能减肥不过是一场骗局

文章插图
但同样,娃哈哈只提供天眼晶睛的品牌及生产,中南天眼则负责天眼晶睛市场运营,而该企业联合了七个“微商公司”来运作该产品,包括微云国际、星火联盟等,并且每个公司都是各自为阵,在政策上也有着明显差异,这也导致市场十分的混乱,不少代理商因此展开维权 。
以上还只是娃哈哈问题的冰山一角,现年34岁的娃哈哈,无疑是焦虑的 。
娃哈哈的“中年危机”
近几年来,娃哈哈其实也一直试图进入新领域、推出新产品自救,挺过中年危机,但大都无功而返,不仅没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引擎,反而让渠道、消费者对其产生质疑 。
而从上述的种种事件来看,娃哈哈难以突破的原因,可能是想要的太多,做的太少 。把品牌和产品都交给了第三方运营,让自己沦为代工+出售商标的角色,这虽然可以减少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增加业绩,但无疑也让自身处于被动位置,一旦出现负面新闻,辛苦多年铸就的品牌就会蒙灰 。
另外,说到代餐行业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在供需两侧推动下,中国代餐市场不断扩大,2020年市场规模增至476.2亿元 。在行业品牌梯队至今尚未形成之下,吸引了大量玩家参跑 。
譬如,蒙牛推出慢燃纤维奶昔、半餐生活轻食奶昔;光明藜麦牛奶饮品;完达山推出纤维代餐乳,以及网红品牌Smeal NOTO代餐奶昔、WonderLab小胖瓶、slimfast代餐粉、fatblaster金罐奶昔等 。
可不得不提的是,虽然代餐市场十分火爆,但是配方雷同,口味相近的“千瓶一面”局面,却让身在代餐赛道的品牌不仅难以吸引消费者眼球,而且还让品牌推广后劲乏力 。
在此之下,娃哈哈推出的类似产品又该如何破圈?显然,微商渠道似乎很难走通 。并且在当下,随着媒介形式的变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更热门的传播载体 。因此,直播电商、KOL/明星带货等新方式正在颠覆传统模式,成为代餐市场新的形象输出和业务增长来源 。
但是遗憾的是,虽然娃哈哈从开始的排斥电商转变到现在欣然接受电商,似乎它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互联网发展战略,对行业趋势变化也并不太敏感,没有理解当下营销方式的巨大变化,而这些也将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桎梏,那么娃哈哈刮骨疗伤,将现有的生意用新思维重新做一遍,或许将是其命运改变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