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常吃蜂胶的害处,蜂胶总黄酮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孙燕明文字/图片
在蜂胶产品中,黄酮类化合物是能够降低血脂和血糖的主要物质 。如今,一些蜂产品企业声称蜂胶产品中总黄酮含量高达8%至9%,甚至超过10% 。真的是这样吗?
中国蜂产品协会名誉副会长、蜂胶专业委员会委员陆泽天在接受采访人员《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一些企业为了盈利,大肆炒作蜂胶产品的总黄酮含量,实际上毫无意义 。
如果蜂胶产品中总黄酮含量达到8%以上,所用蜂胶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应达到26.7%以上 。实际上,总黄酮含量大于25%的蜂胶乙醇提取物只占总量的15%左右,量大很难保证足够 。因此,很难将总黄酮含量保持在如此高的水平 。
他进一步指出,蜂胶对人体健康的多种作用,在于其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对人体的综合作用,而这些作用是黄酮类化合物无法独立承担的 。简单宣传蜂胶产品中总黄酮含量越高越好,是对蜂胶本质的割裂和曲解 。这种炒作不科学,不严肃,不符合现实 。

女性经常吃蜂胶的害处,蜂胶总黄酮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文章插图
蜂胶产品总黄酮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蜂胶是由胶源植物树脂等分泌物的分泌物与工蜂采集的下颌腺和蜡腺分泌物混合而成的粘性物质 。人类使用蜂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当时人类发现了蜂胶对蜜蜂的重要保护作用 。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华夏香山蜂蜜研究所所长徐正定在接受采访人员《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介绍,目前已从蜂胶中分离鉴定出10余种、300余种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糖类、芳香醛类、酯类、醇类、酶类、氨基酸类、矿物元素类、维生素类等成分 。六万只蜜蜂一年只能产出100到150克蜂胶,被称为“紫软金” 。
“蜂胶产品中总黄酮的含量取决于蜂胶原料中总黄酮的含量 。”陆泽天介绍,不同产地、不同树种、不同季节的蜂胶原料中总黄酮含量不同,导致蜂胶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不同 。因此,蜂胶产品中蜂胶的含量与总黄酮含量并不是成正比的 。同时,蜂胶中总黄酮含量有一定范围,存在明显异常 。
那么,蜂胶制品中总黄酮含量多少才算正常呢?
【女性经常吃蜂胶的害处,蜂胶总黄酮含量并非越高越好】陆泽天解释,以市场销量最大的蜂胶软胶囊为例,蜂胶含量一般占30%左右 。从不同总黄酮含量的蜂胶乙醇提取物来看,约40%的蜂胶产品总黄酮含量为4.2%-6.2%,约45%的蜂胶产品总黄酮含量为6.3%-7.2%,超过7.2%的总黄酮含量很少 。
为什么有些蜂胶制品中总黄酮含量异常高?陆泽天分析,部分蜂胶产品中总黄酮实际含量不高,没有检测数据支持,而是人为夸大 。一些企业利用消费者对蜂胶原料与产品关系的无知,将蜂胶原料总黄酮的检测报告作为蜂胶产品的检测报告 。
陆泽天表示,为了提高蜂胶产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一些企业在产品中添加人工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来提高总黄酮的含量,无论添加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是否合适,是否符合量效关系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研究员吴冲明在接受采访人员《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 。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蜂胶中总黄酮的含量,人为添加甘草、蜂花粉等黄酮类含量高的物质,破坏了原有的天然成分
蜂胶的保健功能是多种功能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萜类化合物的许多功能与黄酮类化合物的功能重叠,有些功能是黄酮类化合物所没有的 。还有多种活性酶、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不仅仅是类黄酮 。
蜂胶含激素可致癌没有科学依据
有人认为蜂胶含有激素成分,女性频繁食用蜂胶会导致乳腺增生和乳腺癌 。对此,卢泽天表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蜂胶产品中检测到激素的报道,这种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 。
2010年,中国蜂产品协会组织相关蜂胶骨干企业,委托国家兴奋剂与运动营养检测研究中心对蜂胶产品是否含有激素进行全面检测 。检测结论为:“送检样品中未检出孕酮、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己烯雌酚、睾酮、甲基睾酮 。在本品基质中,上述物质的检出限为2g/g”,说明正常蜂胶不含激素 。
吴冲明说,人体雌激素代谢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乳腺癌是由雌激素中的雌二醇异常转变为雌酮引起的 。人体雌激素代谢异常是由内环境和雌激素摄入异常引起的,没有证据表明与蜂胶的食用有关 。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华夏香山蜂蜜研究所所长徐正定教授在接受采访人员《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激素分为天然激素和合成激素 。人们吃鸡蛋、肉、牛奶和其他含有天然激素的食物 。只要在正常摄入量范围内,就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害 。
截至2019年2月,全国经有关部门批准的蜂胶保健食品有1427种,占保健食品总量的8.5% 。
陆泽天强调,所有获批的保健食品都必须通过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急性和亚急性两阶段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批准的蜂胶保健食品都是无毒的 。
物质,不对人体构成危害 。国内外也未见女性因服用蜂胶产品引发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案例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蜂胶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
蜂胶造假需警惕
近年来,随着蜂胶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不法分子采取各种手段制造假蜂胶 。
“蜂胶造假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树脂 。”许正鼎表示,树脂是生产蜂胶的成分,有些树脂蜜蜂根本不采集 。树脂必须经过蜜蜂的加工才能转变成蜂胶 。这种转变包括很多化学变化,蜂胶与树脂具有本质区别,蜂胶的功效是树脂无法比拟的 。
吕泽田也强调,树脂是一类特别复杂的天然化合物,是植物自我保护机制的产物 。蜜蜂的腺体分泌物含有转化酶等多种活性酶 。可以说,蜂胶集动植物精华于一身,经蜜蜂以人力不可及的配伍方式,经过复杂的生化过程加工转化而成 。
杨树芽中不但含有丰富的树脂,还含有大量芳香物质,所产生树胶的颜色、气味和质地非常像蜂胶 。“有些造假者将杨树芽熬制成杨树胶,尤其采用工业加工手段可以使水杨苷含量增加,消费者仅凭感官无法分辨真假 。”许正鼎表示 。
他进一步明确,假蜂胶或树胶与蜜蜂没有一点关系,造假者往往将其冒充“提纯蜂胶”出售,还有造假者在“提纯蜂胶”中掺入假蜂胶,降低成本,以假乱真 。
这类假蜂胶缺乏天然蜂胶的天然气味,质地很脆,没有韧性,经化学检验则碘值、皂化值偏低 。
同时,还有些造假者还在蜂胶原料中掺入棉籽饼、菜籽饼、旧巢脾、沥青等成分,因含有某些有毒有害物质,不仅没有蜂胶产品应有的功效,还会对食用者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
_原题为
蜂产品系列报道之二
蜂胶总黄酮别看含量看量效
蜂胶价格持续上涨
中国消费者报讯(采访人员孙燕明)12月1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研究员吴崇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从2000年至今,蜂胶价格逐年上涨,每公斤价格从500元上升到1200元左右 。
中国蜂产品协会名誉副会长、蜂胶专业委员会委员吕泽田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人员采访时介绍,建国初期,我国开始蜂胶的研究与应用 。1996年,蜂胶研究被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9年,国家将蜂胶列入重点产业化推广项目;2001年,“蜂胶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化开发”课题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
他强调,蜂胶研究与应用由民间、个人行为上升为国家行为,极大地推动了蜂胶产业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蜂胶产品开始市场化,如今已基本形成产业化体系 。
近几年,我国每年毛胶产量达到500吨左右,提纯蜂胶产量不足200吨,产销各种蜂胶制品约有600吨,销售总额约为20至30亿元 。
2002年,原卫生部将蜂胶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 。
2005年,蜂胶被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定蜂胶具有“抗菌消炎、调节免疫、抗氧化、加速组织愈合、用于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
2010年版和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又肯定蜂胶的功能为“补虚弱、化浊脂、止消渴;外用解毒消肿,收敛生肌 。用于体虚早衰、高脂血症、消渴;外治皮肤皲裂,烧烫伤” 。
2019年9月6日,国际标准化组织蜂产品分委员会成员国以超过2/3多数票通过了中国制定《蜂胶国际标准》的提案正式立项,通过了中国为《蜂胶国际标准》项目负责人,共有近20个国家的专家参与起草 。
吕泽田指出,这充分说明国际上对蜂胶的广泛重视,蜂胶国际化市场供需关系正在形成,蜂胶产业国际化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
责任编辑:王妍

    推荐阅读